11月12 - 16日,我校魯渝科技協作《傳統毛霉型豆豉資源創新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組赴重慶開展技術服務與培訓活動。我校文化和旅游學院(烹飪學院)副院長張炳文教授帶隊,項目組深入重慶項目合作企業與示范推廣企業,推動項目相關技術成果落地,通過科技賦能引領非遺豆豉技藝與現代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項目組一行3人先后走訪服務重慶市永川豆豉食品有限公司、永川聯合豆豉(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金豉園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市永川區崔婆婆調味品有限公司、菽鄉(重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市永川區佳美調味品有限公司、重慶市永川區嘉泰實業有限公司、重慶市永川區福六釀造廠等8家企業,現場進行了《永川毛霉豆豉品牌建設與管理規范》《毛霉型豆豉加工技術規程》團體標準及《傳統毛霉型豆豉多維度營養與安全品質評價體系》的宣貫,針對當地企業豆豉產品的風味穩定性、創新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等制約傳統豆豉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等問題,項目組現場給予的技術方案精準匹配了企業的需求。活動期間,與永川當地相關產業管理部門針對項目組制定的《重慶永川松溉古鎮傳統豆豉食養文旅產業融合體建設方案》、項目科技報告等進行了技術研討,拜訪了游永剛、梁山六、宋軍等永川豆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豆豉產業創新改良、跨界融合等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
項目通過魯渝跨區域科技協作,在豆豉功能因子活性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起科學、全面的針對傳統毛霉型豆豉多維度營養與安全品質評價體系,研制豆豉超微細調味專用粉、脫鹽豆豉休閑食品、豆豉激酶凍干粉等系列豆豉創新產品的精準加工關鍵技術,構建起適應當地特色的傳統毛霉豆豉產業“食養+文旅”深度融合的運行新模式與永川傳統毛霉型豆豉資源全鏈條創新關鍵技術體系。本次項目團隊赴重慶進行的豆豉產業科技服務活動,圍繞國家級非遺永川傳統毛霉型豆豉,洞悉食品市場風向直擊痛點,著力發揮技術成果的示范帶動作用,讓傳統豆豉煥發現代生命力,助力小豆豉成就大產業,突破制約重慶傳統食品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與模式支撐。
據了解,魯渝科技協作項目是我國東西部協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重慶所需、山東所能,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向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山東省與重慶市兩地政府每年組織實施20項左右成果轉化和聯合研發項目,加快培育科技產業,打造魯渝科技協作品牌。我校魯渝科技協作《傳統毛霉型豆豉資源創新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組在主持人張炳文教授的帶領下,聯合項目合作單位山東龍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派出6人次赴重慶開展技術服務與培訓工作,協調組織重慶當地豆豉企業技術骨干赴山東樂陵調味品企業進行集中學習考察,截至目前,重慶市已有10余家、近百人次接受了項目組的技術培訓,獲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廣效果,為重慶傳統豆豉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文字:吉春峰 校審:張耘愷 復審:趙軍 終審:信蘇珊